2)134_我的三国大改造我的三国不可能这么可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派斯文。看到眼前的情景,王博十分的感慨,怪不得颍川能成为三国时期的名士发源地,光看此处的学风学貌,便是任何地方都不能与之媲美。总的来算算,三国时期十有的名士都是由此而出。如郭嘉、荀彧、荀攸、戏志才、徐庶等全部是出自颍川。而且每个人都在历史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想到这,王博便觉得自己有些热血沸腾。自己也有机会与这些三国时期的大才同窗学习,这是多么的令人激动啊。但是王博也同样有些担心。因为他不知道能不能拜入颍川书院,随即,王博又想到了蔡邕的那封信,心中有放松了很多。

  经过几次打听,王博才知道,颍川书院并不在成内。而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出了城没一会儿,王博便来到了书院外。

  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也是倚山而建。仔细打量着书院的外貌。王博只觉得这跟自己的眼前的书院跟自己的想法有些出入。以为,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显得是如此的平凡无奇。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

  “这便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书院啊”王博无限感慨道。

  “平平无奇罢了。”忽然王博听到身后典韦开口说道,王博扭头朝着身后的典韦看去,发现典韦依旧是没有任何的表情。打量着眼前的书院就好似再看一座普通的院落一样。

  回头看到典韦的表情,王博便知道此时典韦心中所想。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口对他说道“典韦大哥你又如何知道,此书院的不同。要知道,此书院可是走出了不少大才的。”

  可是任凭王博怎样解释,典韦依旧还是那样的面无表情。知道自己所说无用,王博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带着典韦便进了书院。

  刚刚走进院门,一阵阵郎朗的读书声便由院内传了出来。听到阵阵的读书声,王博咧嘴一笑。抬步走进了大门。

  走进大门,院内一跳笔直的青石板路连接着一件大屋。王博抬头看去,见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伴随着阵阵的读书声,王博只感觉神清气爽。心情异常的舒畅。

  “你是何人”就在王博沉醉其中的时候,一个声音由屋内想起。

  王博闻声看去,只发现一个手执书简的青衣文人肃立在大屋一层的旁门处。王博虽不知道眼前这人是何人,但是透过眼前人撒发出的气势,王博便知道眼前这人便不是一般人,王博急忙上前施礼,低声道“学生王博,慕名而来,想来求学。”说完后,王博依旧没有起身,而是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