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章 南京之战的后续_无限万象通明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2师如何在第三支队的帮助下从芜湖通过了长江,这个时候晨星才向第三战区汇报说自己刚刚在南京打了一仗,并且向军委会汇报自己的行程。

  与此同时,第二支队粟陈两个人也向新-四军的军部和延安中央军委汇报了自己的作战经历,同样说明了在南京作战的经过。因为在南京外围作战本身是佯攻,属于骚扰性质的,但是因为火力太猛,最后打成了袭击战,但是也相当程度上检验了部队的作战思想和新式武器装备之后的部队的战斗力。

  国共双方在接到各自下属的报告之后,都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仗中间隐含的政治意义。武汉会战连连失利,攻打南京之后,日方意识到了自己后方的空虚,前方的进攻自然而然地放缓下来,这就是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于是《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同时报道了双方的军队攻打南京来,顿时,整个中国又沸腾起来。

  《中央日报》堂而皇之地宣称112师奉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袭击敌人后方,于浦口袭击敌方泰山镇和沿江镇两处敌人驻军,歼灭日军两个大队(中央日报将中队吹为了大队),称共歼灭日军两名中佐以下共计两千余人,缴获军旗两面,枪械无数,击沉长江中日军巡逻舰一艘,击伤七艘。我军于日军援军达到之前已清理战场成功转进云云,谓此战我方伤亡不过百来人。到了文章最后,稍微提了一下新-四军一二支队小部于南京城南面骚扰日军,配合了我军作战,缴获颇多。《中央日报》还称军事委员会拟授此战的指挥和执行者,第57军参谋长路晨星,第112师师长霍守义以青天白日勋章,并给予112师通报嘉奖等奖励。

  相比较《中央日报》的语言不详,《新华日报》所报道的内容就详细精确得多,《新华日报》不仅报道了日军企图围歼新-四军的作战计划,还指出了进攻南京是陈、粟部队针对日军的围歼所采取的作战计划之一。当然,文章中也给了国民政府面子,说是适逢112师进攻江北,于是新-四军于南京南面配合作战,值此日军集中全力进攻武汉之际,后方空虚,所以能够于南京之敌以较大的杀伤,以表明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战意志和作战能力。《新华日报》称新-四军作战杀伤日中华门、麒麟门日伪守军估计在五百人上下,同时自身伤亡甚微,第二支队甚至能够从容击破日军包围阵地,撤离之。文章引用太祖《论持久战》的内容,重复说明了日军虽然是强国,但是是小国,必然不能够全面控制住自己的占领区,因此坚持敌后游击抗战、坚持全民族抗战必然能够让抗战取得最终的胜利。

  最后连日本人的媒体都来掺和一脚,证实了确实有kmt部队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