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节读史惊心(2)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就是为与各国商讨尺寸得失所设,这一次若是英使来询,臣弟自当秉持天国上朝之念,常怀皇上与邻为善之谕,与英使好生磋商,共谋两国国是。”

  皇帝笑了起来,“你能够有这样一个念头,便没有做不好的差事。”他说,“关于我大清这一次与英人交涉,朕要告诉你们的,只有一句话,当年在战场上失去的东西,这一次要在谈判桌上把它全部拿回来若是英人执意不从,就是兵戎相见,朕也在所不惜”

  曾国藩大吃一惊战场上失利,造成的恶果未去,皇上居然要从谈判桌上拿回来?还不惜与英人一战……,只是看今天演武场上的一幕,便可知八旗劲旅早已经成了笑话,怎么居然还能如此大言呢?

  他心中胡乱想着,只听皇帝继续说道,“有些事啊,因为下面办事的官员不懂,难免造成岐误,便如同耆英当年和英国人签署的条约吧,正是因为我朝全无通晓外务之人,才给英国人抓住把柄,玩弄于鼓掌之上”皇帝本来想在更加私下里再和奕详解的,不过今天既然打开了话题,也就不必隐晦其词,顺便给他们上上课,灌输一点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他说,“就拿条约中有的,‘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一条来说吧。”

  看看众人或者懵懂,或者凝神细听的表情,皇帝难得的升腾起一阵骄傲:这就是领先这个时代的好处了他说,“如此一来,遂开外人享受治外法权之恶例。实在是不折不扣之不平等条约。试问,没有公平二字,又谈什么两国交好?”

  “耆英这个人,朕是知道的,很忠心的奴才,不过碍于见识不明,料事不深,这才空贻君父之忧。这,倒也非他一人之过。只是,于今时今日,朕既然深明其中弊端,自然再不能容忍英人以如此不恭、不公之心待我天朝。”皇帝猛的提高了声音,“顺从朕意,朕当以赤子之心待之;若言语不从,就是两国再起战端,使我大清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半步若真是到了那一天,朝中有任何人敢于谈及议和之事,朕断断不能恕过”

  本来皇帝的御驾这一次到了杨村的八旗驻防营地,是要过夜之后再启行的,不过皇帝看到八旗兵士如此不堪入目,没有当场发作已经是天恩浩荡,又怎么肯再在这里驻跸?当下传谕,圣驾启程,即刻回津

  皇帝的不快是可想而知的,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随扈的大臣个个多加了几分小心,生恐一个举措失当,引火烧身。只是旁的人还能以‘不在其位,未知其详’为由躲过去,只有一个直隶总督纳尔经额,位高权重,又是名正言顺提督一省军政民务的,还能够如何砌词?

  他虽然久任外省,很少到京中去,不过皇上于老臣的种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