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节晚宴(1)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皇上若是肯屈尊降贵的亲临各国公使衙门举办的圣诞晚宴,于西洋各国自然是感戴非常。但……臣弟怕,酒宴之间,另有礼法纠结,彼此莫能恰然,……”

  “不怕的。朕便服前往,也不必弄那么多规矩。”他的兴致极高,“曾国藩,你别说话”

  曾国藩正要谏止,给他把一肚皮的话都给闷了回来,但这样的事情他身为清流领袖,不能不抗旨而行了,“皇上,请恕老臣不能领命。皇上是一国之君,亲临洋人酒宴会场,总有诸多不便,且不提皇上万乘之尊,行此僚员臣属所当为之事,易引发外间物议,更会为此传递信息与他国,以为我大清有意接纳,到时,各国百姓、教民纷至沓来,又有未了之灾啊。”

  “我大清本来就是有意接纳四海——。”他停顿了一下,蓦然转变了话题,“你们以为,盛世强国的标准是什么?”不等众人说话,他自己给出了答案,“朕想,在内政清平海欢洽的同时,对于外邦,也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汉人经常追慕前唐后宋,何也?就是因为在这样的两个时代,不论是从唐太宗时代开始的各国藩属,以羁萦州自况,意欲亲近李唐,甚至是隔海相望的日本,不也是轮番的派遣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参详中华上国的文字、语言乃至文化传统吗?”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皇帝用语成典,引述了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你们也都知道吧?祖龙若是没有这样的胸怀,何能尽扫**,统一天下?”

  “这,臣等以为,自咸丰二年,设立总署衙门以来,我大清与列洋交往日渐频密,已可见皇上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此次公使衙门派员赴公使馆参加圣诞晚宴,也是顺应皇上多年来仁厚以待外国的圣意——又何必皇上亲身前往?”

  “不行,”皇帝孩子般的摇摇头,“朕一定要去。嗯,朕几次听奕提起,很是想尝一尝西洋各国的风味小吃呢就为了这样的原因,朕也要去一次。”

  曾国藩等人心中同时升起皇帝这是在胡闹的想法就为了口腹之欲,就要不顾军机处的谏止,一意孤行?但御座上的男子是一国之尊,这种大失臣礼的话不能出口罢了。“既然皇上一定要,臣等以为,不妨邀请各国使节,到城中来,届时,皇上的一身安危有御前shì卫保证,也好有一个和西洋各国共聚的机会?”

  “不行。朕在紫禁城中都呆腻了,不要在大内召开,朕一定要到使官去。”皇帝不理这些,自顾自说道,“老六,等一会儿你下去之后,知会英国公使华尔琛,邀请各国驻华使馆的使官、参赞及以上随员,朕要亲自到英国公使馆去,参加并祝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