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章 刺客_枭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字的扬子江两岸修筑大堤,江两岸大片的积沙江滩都能垦为良田。

  事实上,弋江及庐江等县的修堤之事,数百年来皆有人为之。不过,都是民众或地方豪户出钱出力修筑的民堤,民间能聚起来的力量有限,只能是堆泥筑堤,而扬子江夏秋过境的洪峰,又实在凶猛,泥堤常常是十年九溃,年年都花气力进行修整。

  实际上,只要人不居在易溃区,民堤之后还是能抢出大片的耕地。

  溃堤虽有损失,但溃堤泛洪过后,能有效增加土地的肥力。在溃洪过后、来年洪汛过来之前,能抢种一季麦子,即使溃堤有损失,相比较而言,收成还不比丘山之间的旱田差。

  只是这些年来接连战乱,才使得这一带的民堤滩田给连年的洪水摧毁,完全不能耕作。在淮泗战事过后,江宁对庐州的抽税又十分重,加上庐州自身的养兵,使这周边的民生越来越艰难,没有好转的可能。

  刘直站在船头,还能远远看见孤零零矗立在江滩之间的一段段残堤,心里颇为感慨。

  刘直少年家贫,才入内侍省为宦臣,但敢于苦读,故而为郝宗成所重。以往功利心太重,对民生之事倒有太多的感慨,倒是一场牢狱叫他反思良多,想想自己这些年来走南闯北,见识之广,远非其他宦臣能比,即便放官地方,也能当一名良吏。

  刘直在船头胡思乱想着,午后日头西斜,便看到银屏山之后的居巢县城。

  居巢这边,由余心源出面来迎。

  刘直携太后旨意,实际代表淮东而来,但毕竟只是位居张晏之下的内侍省少监——迎不迎太后懿旨,西逃的众臣还没有打定主意,这时候自然不会大肆出城来迎旨。

  看着码头边的两乘牛车,牛车四壁无挡,顶盖也是临时用绸布所糊。

  刘直心里轻叹:倒没有想到皇上与百官逃来居巢会落魄到这种地步,连几辆马车都凑不起来。

  余心源与刘直寒暄过,能猜到刘直已经投附淮东才会给林缚从大牢里放出来任用为使,但想到自家以后也要在淮东屋檐下低头,对刘直也没有不那么疏漠。

  两辆牛车在随扈簇拥下缓缓驶往城里,居巢城里一片狼狈,虽说都是驻军及西逃官员的家小及随扈,但还是杂乱不堪——千余户的小城,一下子塞进去小十万人,拥挤之状可想而知。

  随扈族拥着牛车往诸大臣临时议事的东城文庙行去,尘土飞扬的街道上挤满了人。

  为换更多的粮食,好些官员的家眷或官员自己,都顾不上身份,拿出金银细软来,到大街来跟别人交换米面或珍贵的、十数日未尝一口的肉脯子。

  给征为行宫的县衙前,乱糟糟跟集市一般。

  虽然才二十天多些的时间,往日在江宁城里富贵无比的权宦人家,已有诸多的破落相了。

  刘直也没有得意洋洋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