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八章:山上的狗都时常寂寞_四合院:从下乡插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青山。

  边防哨所。

  秦志勇刻意放慢脚步,走在张元初身边。

  “听你说话的口音,像是四九城的,年纪不大,你是来这边插队的知青吧?叫什么名字?”

  “秦团长好眼力。”张元初夸赞了一句,接着道:“张元初,来自四九城青云胡同,到马延公社下的九江村插队差不多有个把月了。”

  “个把月?”秦志勇暗暗吃惊。

  他见过不少下乡插队的知青,却从未见过像张元初这般自在的。

  知青都是过中学的城镇居民,年纪在15到20岁左右。

  因政策的原因,下乡接受中农教育。

  这样一批大城市里的学生突然到了穷苦的农村,并且只能依靠自己养活自己,恐怕想要适应都得两个月。

  才来个把月的都还在村里吃派饭呢,养活自己根本是无稽之谈。

  可是

  秦志勇仔仔细细的观察过,实在没看出眼前的少年有艰难生存着的窘迫。

  相反,后者不仅精神奕奕,甚至走路都是‘嗖嗖’带风的。

  而更让秦志勇惊讶的是,张元初明显在朱建国这个本村本土的人面前,占据了主导权。

  一开始他出去迎接时,注意力是放在朱建国这个成年人身的。

  谁曾想,真正拿主意的却是张元初。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疑惑,一行人来到两栋房子面前。

  秦志勇这才收回心神:“左边的房子是夏天居住的,里面没有取暖设施,右边的才是冬天住的,有火炕。”

  房子其实很简陋,而之所以要如此费劲的区分冬夏季,是因为昼夜温差太大,最夸张时能相差20度。

  如此大的温差变化,就在夏天都能觉得冷。

  冬天更不用说,特别是在东北边境,完全是冻僵和冻死的区别。

  进到屋里。

  秦志勇立刻让手下的兵去敲来冰块,化成水后烧开,给张元初二人各泡了一杯茶。

  “舒坦。”

  张元初端着搪瓷杯喝了一口,很满足:“这里,其实也蛮有意思的。”

  “哈哈,大青山冬天就像是座孤岛,体会一两天是挺有意思,时间长了嘛......”秦志勇顿了顿,“哨所养的狗都常常因为忍受不住寂寞,隔三差五跑到半山腰吼几声。”

  张元初:

  朱建国:

  话是这么说。

  实际秦志勇的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一丝一毫的空虚感。

  也就是说,他只是口头吐槽而已。

  “对了,你们送来的新鲜蔬菜我们不能白拿,得按照市场价格给你们钱。”秦志勇再次开口。

  朱建国捧着搪瓷杯的手微微一颤,心中有如骇浪在翻卷。

  被张元初说中了,秦志勇已经让人去将拉来的蔬菜过称,待会儿便能结算。

  然而,张元初却是反过来拒绝道:“钱我们不能收,这批蔬菜是我们村通过温室种植培育出来的第一批冬季绿叶菜,这一马车是村里为了感谢战士们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