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六章:薅公家羊毛!关向明:_四合院:从下乡插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大志听出来了,张元初不是一头脑热。

  张元初心头泛着暖意,他知道大家伙是关心他。

  一开始觉着有可能会害他被定罪,宁愿赤脚多跑几公里去收购大皮糠,也不愿眼睁睁看他去找公家。

  但,俗话说的好啊。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是个思维固化的年代,都认为公家的东西是万万动不得的。

  其实找对方式,不就稳妥了。

  生产队里兴办养殖农场是集体的,又不是私人所有,怕个锤子。

  “你们不要想得过于复杂,收购粮站大皮糠这件事稳妥的很,而且批量够大,加青贮饲料,足以让我们即将兴办起来的养殖农场坚持到来年夏熟之前,而到了那个时候,各村各户就会开始申请返销粮。”张元初帮着众人分析。

  返销粮,全国大部分生产队几乎每年都会申请。

  没办法,因为粮食生产纲要给出的生产标准是,长江以南亩产800斤、长江以北和黄河以南亩产500斤,黄河以北亩产400斤。

  再按照这个标准,来收缴公粮和征购粮。

  可生产标准根本就是个表面数据,以这个年代的种子和土地情况来说,没有哪支生产队能真正达到生产纲要要求的亩产标准。

  最无语的是生产队还玩虚报,都认为达标没眼看,超标才是好样的,然后就使劲的往高了报,深怕给集体丢脸。

  于是就会出现,每个农民每年应该分发到的360斤毛粮不够称。

  在这个少见荤腥的岁月,360斤毛粮都不够吃,更不要说还给少了,扣除掉种子后压根剩不下多少。

  所以到了来年夏熟前,大队粮仓就会变得空空荡荡,只能等国家返销粮过日子。

  “返销粮一下来,咱们村就主动去帮领粮的人舂米,不收钱,只要舂米后的大皮糠就行。”张元初一番话说得众人又是一阵目瞪口呆。

  “绝了啊。”

  “你们说张小子的脑瓜到底是怎么长的,咋那么聪明呢”

  “我哪知道,跟小张一比,我家那小子蠢得跟猪一样。”

  “次没跪够呢,让我再跪一次。”

  大家伙都听得出来,只要不会犯纪律,这个计划简直不要太完美。

  关键是能长期循环执行,养殖农场永远都不会缺少饲料。

  “张小子,你要是决定留在咱们村,以后肯定是稳坐村长之位啊。”朱大志忽然有些期盼能把张元初永远留下来。

  那样的话,九江村将能够走向更加富裕的高度。

  “村长,别拿我开涮了。”张元初扯了扯嘴角,重新转入正题:“明天我先去一趟公社,后天,就去粮站。”

  关向明:???

  你不要过来啊。

  PS:嘿嘿,架前厚着脸皮最后跪求一波数据!!来吧,砸死我吧,用力!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