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九十三章 小朝廷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谕心里明白,不少满清贵族现在对民国政府不怎么待见,反而有许多人对日本心生好感,希望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搞事情。

  可惜他们压根不知道日本人心里想的是什么。

  你想要的是利息,人家盯着的可是你的本金。

  李谕叫上吕碧城,来到严复府邸,问问他有什么好主意。

  严复对他们两人向来欢迎,高兴地迎进来,吩咐左右备茶。

  厅中还有一名德国人,严复给李谕介绍:“卫西琴先生是音乐博士,一直崇拜中国文化。”

  卫西琴自然听过李谕,握手道:“院士先生你好!”

  “你好。”李谕道。

  这时候在国内,尤其是京城,德国人已经相当罕见。

  严复说:“卫西琴先生专门来探索中国文化,此前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发现中国人从服饰、建筑,到教育、音乐正处处盲目模仿西方,中国的固有文化与精神却无处可寻,也无人可问。他非常失望地离开上海远赴日本,最近刚刚再次来到京城。”

  李谕好奇道:“卫西琴先生,您认为中国的固有精神与文化应该是什么?”

  卫西琴说:“孔孟之道,丝竹之音,垂腰之辫,古典神秘。”

  李谕说:“您的意思是,中国就活该落后,不应该前进,而要保持你们心中的样子?”

  李谕语出惊人,卫西琴微微一愣,“但抛弃历史不就是抛弃自我?”

  “您的话我听不懂了,”李谕说,“按您的意思,你们不也抛弃了历史?中世纪的教廷统治哪,把女人随便当作女巫放到火刑架上哪?我是不是也该认为你们必须保持愚昧无知才行?”

  “院士先生,你的话太重了!”卫西琴有些不高兴。

  “卫西琴先生,我想你根本不够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包容,而不是某个标签。”李谕铿锵有力地说。

  卫西琴气鼓鼓道:“我还知道一句中国话,道不同不相谋!严复先生,我先告辞了!”

  严复有些尴尬,把他送出大门后,回来对李谕说:“疏才啊,卫先生是真的喜欢中国文化,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中国教育议》,要我来翻译。”

  这本书是严复的最后一本译着。

  李谕说:“想搞中国教育,还得中国人自己。我觉得蔡元培先生从德国回来后,要比一个德国人更懂。”

  “敢这么斥责洋人的人,你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严复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李谕说:“我在想如何见到醇王。”

  “见他干什么?”严复感觉有点奇怪。

  李谕说:“醇王府的管家要卖几幅唐宋元时期的字画,全部出自《石渠宝笈》,价值连城,最令人不快的是他想卖给日本人。”

  “日本人?”严复严肃起来,“确实要重视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