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章 第 65 章_[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些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田野荒芜无人耕种,说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也不为过。

  各地巡抚不断的上折子说民间如何凄惨,连年兵荒马乱,城池村寨大多变成废墟,白骨如山行人断绝,道路荒凉,邮亭焚毁,瓦砾阻滞通衢,满目尽是疮痍。

  无数百姓因为兵祸连绵变成流民,官府没有那么多银钱赈济,只能尽量想办法让他们有法子活下去。

  八旗上下皆是兵丁,让他们跑马打猎他们擅长,撞上农耕之事则成了一脸懵,所以研究开荒屯田恢复民生的都是熟悉情况的汉臣。

  战乱要死人,满人入关之前,中原已经混战多年,老朱家的皇亲国戚已经被怒而造反的百姓杀的差不多了,皇亲国戚公侯伯爵所剩无几,京畿一带的无主荒田远比有主的多。

  喜欢置办田产的不光有皇室宗亲,前朝宦官势大,在京畿一带置办田产的太监更是多的数不清。

  战乱一起,皇亲国戚尚且逃脱不了,宫人太监许多死于流寇动乱,原本属于他们的田产无人打理,前些年抢的头破血流的富庶田庄,短短几年便都成了荒地。

  如果按照朝廷大臣们制定的政令往下走,户部将所有的有主无主的土地登记造册,再统计王公勋贵以及八旗兵丁的人数,核查数量拨给田庄。

  安置好入关的八旗兵丁,然后就是数量庞大的流民。

  愿意回归原籍的回原籍安排,愿意就地入籍的就地安排,京畿一带有了成效,其他各省便可效仿行事,如此最多五年,不说恢复国泰民安,至少能把入关的旗人和无处可去的流民安排妥当。

  可是,前提是一切都能按照他们的设想进行下去。

  河北、河南、山西、湖南等地相继下达圈地令,政令下去后非但没能按照他们想的进行,反而让入关的八旗兵丁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

  汉臣忧国忧民,但是不少都没真正深入民间过,不知道一道命令下面会有多少拦路虎,也忘了八旗兵丁不会和他们讲规矩。

  政策制定的时候是一个样,实施下去又是一个样,如果不是从头到尾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甚至没人相信朝廷制定的圈地令和实际上的圈地令是一个东西。

  夹杂在无主荒地中的有主良田被当成贫瘠的盐碱地上报,良田和盐碱地的补贴天差地别,摊到百姓身上他们也只能忍着。

  别管补贴多少,愿意给补贴的还是好的,更过分的连到手的那点补贴都没有,看中哪儿直接插圈地旗,一律当成无主荒地上报,和前朝皇亲侵占良田划为皇庄的行径一模一样。

  前有狼后有虎,刚推翻一个又来一个,实在不给老百姓留活路。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那时候中原水深火热,不少中原百姓拖家带口逃往关外,愿意投身旗下为包衣。

  后来入关后就不行了,因为朝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