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4章 第三者。灭了他们。_血染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客氏从一份来自福建的奏疏中找到了灵感。

  背黑锅的人就这么定下了,当然不是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

  这份奏疏来自福建,是福建巡抚南居益和总兵总兵俞咨臬联名送来的。在天启二年八月他们动员福建全省水军进攻盘踞在澎湖群岛的荷兰侵略者,并将它们彻底赶出了澎湖群岛,南举益请求再接再厉,对退居大岛的荷兰人进行追击,彻底熄灭西洋人对中国的野心。

  这份奏疏是准备搁置的,不是不给他们批,是实在没有钱。南举益在海上折腾已经花费军费十余万两,现在辽东战事紧急,根本没有多余的闲钱,在朝廷看来,海上的事情不重要,有几个洋人折腾也不过是疥癣之疾,先放一放吧。

  客氏的观点也是如此。

  努尔哈赤太危险,必须先收拾,等把努尔哈赤收拾了,有功夫了在管南面。

  客氏准备给南居益的批示是,想打,自己凑钱。做不到就别打了,朝廷现在没有钱。

  在南居益的奏疏里,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日本侨领李旦。在官府和荷兰人的冲突中,李旦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荷兰人愿意撤出澎湖,撤往大岛,条件是官军不得追击,并准许荷兰人到福建沿海做生意。

  这个条件,南居益反对,但朝廷里大部分人同意。因为大岛不在明朝的管辖范围之内,岛上连个芝麻绿豆大的官都没有。被占了也不算丢失国土,既然不丢面子,就这么地吧,这帮家伙真够混蛋的。

  李旦在这中间得到了不少处,两边卖人情,以后再海上跑生意就容易多了。大明和荷兰人都不动他,他就可以安安稳稳的跑船了。

  朝廷不知道的是,在大岛,也就是台湾的台北已经被葡萄牙人占领了,并在那里建起了军港和要塞。李旦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与荷兰人联合,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打跑了葡萄牙人,并在那里建立起了属于他的势力。李旦将与荷兰人瓜分台湾的统治权,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李旦去世为止。

  接替李旦的将是另一个历史名人:郑芝龙。

  “李旦。”魏忠贤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其实在当时李旦并不出名,知道他的大多是海上混的,官府如果知道李旦的真实身份,绝对会通缉他。大明朝可是禁海的,虽然这一政策已经名存实亡,但也不能明着干,偷偷的干还是可以的。

  比如哈大全和毛文龙,就在偷偷的搞走私,只要不挑明,朝廷都不管。

  “就他吧。南居益在福建打荷兰人,封锁沿海,只有哈大全和毛文龙的船能靠岸拉货下水,等于抢了荷兰人和李旦的生意。这些只会打打杀杀的蛮子,必定记恨哈大全和毛文龙,就说是荷兰人为了抢生意。唆使李旦刺杀哈大全。”

  “哈大全能信吗?”

  “信不信,就看你的了。哈大全抓的人不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