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三章请教和故事_我的父亲是嘉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完了从嘉靖登基开始的遗留问题。

  秦王朱惟焯就继续开始说起了嘉靖也在担心的问题。

  而这个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从一开始,太祖就定下了边军屯田,实行屯田制,但出于对土地财富的渴求,作为屯田制基础的耕地一开始就被近侍、外戚、朝臣等以各种名义侵占。

  到正德时期,屯田制已被破坏殆尽。张文锦在任时就曾‘劾奏阳和天成分守太监李睿,报纳官草,累军采运,侵占庄田,役军耕种,结逆党黄福添等为腹心,’请求‘正其罪,别选老成安静者代之。’

  随着粮饷发放的不足,兵士的不满情绪也随之生长。在生存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官吏驱使假以辞色,自然更容易引起纠纷。”

  嘉靖听得脸色变化不断。

  如今他手中是有点银子的,大多都是自己的二儿子给的税收。

  新发放足额的粮饷也没有问题。

  可大明有九边。

  一个大同就能够让他内帑一干二净。

  若是到时候,因为分配不均,导致其他地方闹腾起来,又该如何安抚?

  更何况,银子出了京城。

  到了低层士卒手中,还剩下多少?

  朝中大臣们都是什么玩意,他做皇帝这么久,早就不是一个天真的人了,看得一清二楚。

  都说坐上皇位的人都是疑心病很重。

  可不重也活不久啊。

  一个人面对一群耍心眼子的人,一个疏忽大意,就是自己身死的时候。

  皇帝的名号好听,却不好做。

  而且一旦坐上了,就再也不敢轻易地下来。

  不是恋权。

  而是怕死的憋屈。

  良久,嘉靖才从牙缝中抠出八个字:法纪废弛,执法不严。

  而这一点,他还是在看到自己的二儿子,如何把没有多少文人官吏的工厂好作坊,开办的风风火火之后,察觉出来的。

  用一个在大理寺做过官的人,来拟定工厂作坊的管理办法。

  没有道德上的要求,全是按照规矩来。

  看起来冰冰冷冷,但却保护了更多的人。

  在建昌府的时候,他也玩了这么一手。

  效果看起来还不错。

  但若是在大同使用相同的办法,就很难了。

  山高皇帝远,他终究是要回到京师去的,去盯着朝中的那些大臣们,到时候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不用去过多的猜测,都会看到解决。

  文人都是耍嘴皮子的。

  忽悠人有一套,捞银子也有一套。

  就是治理国家不太行。

  可现在都是文人治国,还真的很难找到替代者。

  许多时候,他都十分地怀念那种诸子百家崛起的年代。

  想用谁,谁还不拼命地给自己办事?

  也就不知从何时起。

  皇帝的脑子犯迷糊了,只用一家,然后尾大不掉,想要找一家制衡,都找不到一个合适、能用的替代品。

  嘉靖有些头痛地揉了揉脑门。

  只要一想到“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