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五章汉中之难_城姬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历三年还没到,赶在楚历二年的岁末,辽东传来了讣告——公孙度,在九月病逝。

  楚历二年、也是兴顺二年,相当于没有白兔效应的建安八年……

  按说公孙度应该是建安九年去世,不过……事到如今,白兔和蝴蝶不一样,不仅扑棱翅膀,而且还蹬腿,对周围产生的影响早已无法计数,公孙度早死了几个月,也没什么稀奇。

  实在要推测一下的话,白图估计……很可能是因为荆扬两州的安定,不仅当地人没有外迁的想法,而且对中原的战乱移民,吸引力也比历史上更大。

  而辽东作为避乱之地,主要就是吃乱世时人才流入的红利,才每每在乱世时能发展一波,而现在有荆扬珠玉在前,自然辽东较历史上,也就少了不少人才。

  说不定就是几个大夫原本会去辽东的大夫,现在去了楚国、去了医学院,所以间接影响到了公孙度的寿命……

  不过公孙氏的权力过渡十分平稳,毕竟在公孙度生前,公孙康就已经在逐步接手,而且他的弟弟公孙恭,因为从小就为了治病而断根,在继承权上毫无竞争力,因此辽东的权力过渡没什么争议。

  趁着公孙度病逝的讣告,公孙康也再次向楚国和魏国请求,为其谋求封侯。

  对此无论是楚国、还是魏国,都没有拒绝,一同向汉室上书,言明公孙度为国操劳、镇守辽东有功,应当为其子嗣加封侯位——而且不是一般的列侯,而是需要授九锡的裂土诸侯!

  除了公孙康之外,同样被楚魏上表要求授九锡封侯的,还有汉中侯张鲁。

  当然,也仅仅只是支持张鲁封侯,至于什么天师、汉中王之类的封号,白图和曹操根本不想搭理。

  而日渐感受到威胁张鲁,也不再膨胀,接受楚国和魏国的建议,并且更加向两大楚魏两大封国靠拢……

  故而在新年的时候,白图和曹操给刘协送上了最好的礼物——两份“大汉忠臣”的表彰书,将公孙度和张鲁吹得天花烂坠,一副不封他们、或是他们的后人为诸侯,就对不起全天下的样子。

  除了安抚公孙康、安抚张鲁之外,楚国和魏国也未必是没有抱着“进一步打击汉室声望”的意图。

  在白图之前,汉室上一次授九锡,还是在王莽乱政的时候。

  然而现在从白图到曹操,还有一众辅汉侯,汉室授了多少九锡出去?

  更不用说,现在还被逼着继续“授”。

  虽然明知道楚国和魏国是胡扯,什么公孙度、什么张鲁,都是“乱臣贼子”,但是刘协也知道,如果实话实说,肯定会有更加打脸的结果,比如汉中与幽州东北部私自封国、比如楚国和魏国私自承认公孙康和张鲁的封国地位……

  针对此事,朝中也有不小争议。

  刘协倒是想全部驳回,不过谁都知道,汉室现在没有底气这样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