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玩家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立法整顿才改变风气。

  而《洛杉矶时报》是美国西部最大的日报,其影响与地位仅次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称为美国的第三大报,因为与好莱坞近水楼台,影评的份量相当重。

  说起来苏长青的《模特队》还获得过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的最佳服装奖,也算是有过交集。

  之后《太平号》排片和票价都继续往上提,第四天票房跳涨到一百六十七万。

  老金非常振奋:“票房一路攀升,盈利已经不是问题!”

  影评更多了起来,工作人员大概翻译了意思。

  “一部色调不错的电影。”

  “恐怖版《生死时速》,他们在逃离什么?”

  《生死时速》去年上映,造就了基努里维斯,没想到《太平号》还能蹭他的热度,只是后面的问题问得阴阳怪气。

  “一部试图向世界证明中国商业电影能力的作品,题材打破西方专利。”

  这个倒是说到点子上了。

  “一个精准设计的工业制品,节奏紧凑、人物饱满、结构完整,在这个类型片领域有了新玩家。”

  这话说的也没错,其实《太平号》的基本是按好莱坞工业模式制作的,后来的许多中国大片都是如此,比如《战狼》系列和《流浪地球》。

  甚至《战狼》幕后团队就是好莱坞的,连几个反派都是好莱坞演员。

  “这个周末不可错过的好电影,如果带着女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这什么意思,本片壮阳吗?

  接下去三天票房都超过一百五十万,在周末前已经累计九百万大关。

  苏长青松了口气,这个成绩马马虎虎,只能说大家都已经保本了。

  反观《七宗罪》,首周已经一亿八千万了,超过二十倍。

  二十一日,上映的第八天,单日票房数据又创了新高,三百一十五万,累计超过一千两百万了。

  大卫·兰道对《太平号》的预期显然不高,打来了祝贺电话:“您的这部作品市场表现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目前制作、发行、院线三方都已经实现了盈利,对一部亚洲电影而言实属难得。”

  之前不是说派拉蒙几个业务高管对影片水准感到惊讶吗?

  现在卖这点钱又出乎预料了,看来除了功夫片,他们真没拿亚洲电影当回事。

  大卫·兰道作出新承诺:“接下去我们会争取尽量拖长放映期。”

  院线原本可能打算放映一星期就下掉的,现在票房节节攀升,自然有价值往后延长了。

  但毕竟票房总额不大,扔属于小制作小利润水平,超过半个月就不是所有影院都愿意再留位置了。

  美国时间与国内正好昼夜颠倒,苏长青订了十天左右票房,休息严重不足,更别提干别的了。

  已经上映的片子,没什么需要他做决策,纯属心急了往前凑,最终他把事情扔还给了老金。

  “距离北美下映差不多还有十天,这期间国内也开始放映,这些事我不想再插手了,还是你们全权负责吧,票房成绩以及影评反馈两天报告我一次就够了。”

  他得把心思用在下一部电影上了,请了那么多专业人士,最终连弄剧本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反而忙得像个艺术掮客。

  这些天他盯着北美票房的同时也在思考,紧接着开拍《太平号》续集合适吗?

  恐怕不合适,至少好莱坞不这么操作,即便题材很受欢迎,也得隔些年份吊胃口。

  《太平号》票房破两千万不是问题,利用好大卫·兰道的关系,继续良性合作是有可能的,那么新剧立项就得与他们达成共识。

  制作成本当然不能大,故事最好悬疑架空,东西方都合适。

  想来想去,苏长青打算开拍《移动迷宫》。

  。

  。

  最近被喷比较多,部分人读者没订阅,那部分推荐票也流失,大家有建议就提,最近在改变剧情,减少商战以及经营部分,以后重点写拍戏了。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