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七章 计划的开始_三国之小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彧在这里挥斥方遒,脑海里却是想到了在十三年前自己听到的一段话。

  那个时候刘封刚刚从北海走出来,第一站去的就是颍川之地,去的就是颍川荀家。

  在那个时候刘封曾经和荀家的慈明先生以及荀棐有过一次长谈,那一次他说的东西很多,但是荀棐最后告诉荀彧的就只有一段话。

  “如今世家越发的不守规矩,表面上都是正人君子,做出来的事情却也是越来越没品了。

  老人还有几分德行,到了年轻人这一代或许还能守住气节,但是等在继续下去唯利是图这四个字将会是这天下的标志了。

  这里面最大的原因是不断的在朝堂上争权夺利,一代代外戚和宦官的崛起,还有两次党锢之祸在其中。

  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这天底下的百姓都不应该为这件事情而付出代价。”

  从黄巾之祸以前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几乎年年天灾,大汉的府库都已经被天下的百姓们吃空了。

  之前饿死人之后,所属官员需要追究问责,现在饿死几个人,那是德政。

  竟然才饿死几个人,那官员应该被褒奖。

  这是刘封用了四年的时间看到的东西,他看到的还有朝廷发布了减免税赋的告示,但是诵读告示的人却告诉大家今年需要正常缴纳。

  减半变成了减三,减三变成正常。

  最开始的时候刘封还能够嘻嘻哈哈的说一声,这竟然还有中间商赚差价。

  但是当这个差价让半个村子的百姓活活饿死的时候,刘封笑不出来了,尤其是当他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长着嘴巴瘦骨嶙峋的望着天空。

  当他将食物弄好的时候,那个孩子也断气的时候,他却是再也笑不出来了。

  或许刘封最庆幸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只是心比天高,并不是真的毫无感情。

  那一次的会谈,荀爽沉默不语,但是荀斐却是告诉了刘封,这天下唯有朝堂清明,这天下的百姓才能够长治久安。

  所以在刘封第一次为了一群百姓而停留在荆州之时,荀棐送出来了不少的粮秣,但是却再一次的提醒了刘封。

  莫要本末倒置了。

  不过刘封仍然是选择了他的想法,他坚信若是等待朝堂清明也好,等待天下一统也好,那么这天下的百姓也已经百不存一了。

  这些年,北疆被异族占据,中原土地荒芜,百姓能否存活全看自己的运气如何。

  投身家族之中为奴,将自己送入战场之中厮杀,或者干脆一点逃入山林之中劫掠四方。

  若是实在都做不了,也可以枯坐路边,等待死亡的降临。

  这就是大汉百姓的现状,这就是大汉百姓的无奈。

  刘封看够了这种事情,他当然知道愚民可教,他当然也知道仅凭借他一个人根本改变不了任何的事情。

  所以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若是他一个人救不了天下,那就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