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学生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不是因为苏伊士运河开通,估计英国人看都不会看埃塞俄比亚一眼。

  弗朗茨点了点头:“那就索马里半岛好了。就算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能够压制英国人的扩张,战略上的收益也足够收回成本了。”

  本身期待值就不高,自然谈不上失望。这个世界已经瓜分殆尽,剩下的都是边角料,不亏本就算是不错了。

  ……

  奥地利动了,别的国家也没有闲着。新的合纵连横就此展开,至于巴黎会议已经沦为了笑话。

  或许等最后一轮殖民瓜分结束后,巴黎或许能谈出成果来。没有宣布会议提前结束,那都是英国人外交工作做得好。

  伦敦政府也是要面子的,巴黎会议是英国人号召下召开的,要是因为他们毁约而结束,不列颠的面子就彻底没了。

  即便是自欺欺人,这块遮羞布还是要保留的。只不过各国政府都不在重视了,代表团纷纷回国,留下继续谈判的,都是常驻巴黎的外交人员。

  ……

  维也纳大学城,奥地利最大的教育基地。这里汇聚了大大小小三十余家高校,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体系。

  时至今日,奥地利高校的影响力也不在局限于本土。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让这里充满了国际化气息。

  这个年代,想要在奥地利留学可不简单。不光要成绩优异,还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并且有名额限制。

  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大学招收留学生数量,不得超过招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四。

  奥地利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一般在500~1000人之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也不会超过1500人。

  这意味着每所高校每年接收的留学生人数都不会超过60人,看起来似乎也不少了,毕竟奥地利还有上百所大学。

  实际上,这只是理想数字,留学生名额,大半都被来自德意志联邦和普鲁士王国的学生占据了。

  两者分别占据了总人数的43%和29%,紧随其后的是瑞士联邦,占据了总人数的5%,剩下的才是其他国家瓜分的。

  比例这么悬殊,不是说这三国教育质量多高,完全是因为文化相同,留学签证容易办,再加上维也纳政府给他们提供了助学贷款。

  这个年代,各国奉行的都是精英化教育,大学根本就不是普通人有资格触摸的。

  留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自家的教育资源都不够分,何况是给外人呢?

  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必须要缴纳高昂的学费。以维也纳大学为例,外来留学生按专业每年要支付2000~3000神盾不等的学费。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要知道奥地利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70神盾,普通人一辈子的收入,还不够支付大学一年的学费。

  当然,这只是对外。内部招生学费就要亲民的多了,通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