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我千古诗卷 ,敢为天下乱!_文圣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他争来的!

  而直到此刻,还差九十八层……

  黄鹤楼第三层是一片汪洋大海,对苏文来说,选择倒是并不多。

  “黄海?渤海?东海!”

  言辞之间,海浪层叠翻涌,滔滔不绝,波澜壮阔,若隐若现的黑色礁石在浪涛撞击之下显得熠熠生辉。

  仿佛为了苏文心中的那两个字已经等待了上百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首诗是苏文截取自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用在此处或许并不完美,倒也算得上合格了。

  于是,黄鹤楼之上再添一层金辉。

  ……

  “绒布冰川!”

  “忆昔暗尘辞旅舍,三更羸马踏冰川。

  岂知食藿言仍鄙,犹幸垂杨臂可全。

  万事升沉千虑外,几人离别廿年前。

  风波乍息渔歌起,谁向沧浪共扣舷?”

  这是来自明朝罗洪先所作的一首《有喜》,描绘的是离别之意,叙说的是不舍之情,用来描述黄鹤楼第四层的冰川之地显得颇为突兀,但这个时候的苏文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快些,再快些!

  ……

  “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这或许不是苏文前世诗文中描绘长城最著名的一首诗,但却第一个出现在了苏文的脑海中,只是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做《长城》,出自唐朝才子,汪遵。

  ……

  “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还有什么,还有什么……啊!麦积山石窟!”

  还是不对。

  从大约半柱香之前开始,苏文所花的时间就已经越来越长,他前世毕竟只是一个刚刚考上大学的学生,又不是旅行家或者考古学家,若不是他闲来无事看过一些地理杂志和旅游类书籍,再加上黄鹤楼的每一层都能算得上是著名景观,或许苏文早就失败了。

  “等等,四大石窟,还有一个……”

  “云冈石窟!”

  下一刻,规模宏伟的石窟竟然兴奋地颤抖了起来,隐约之间,似乎在其上突然被蒙上了一层富丽瑰奇的彩光,就如同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之奇景,让人惊叹。

  “骁勇骠骑北魏王,生灵涂炭历时强。

  武功率统烟消尽,石窟精华日月长。”

  至此。在苏文脑海中泛着莹莹金光的小型黄鹤楼已经搭建了整整九十层,距离其彻底复原,只剩下了最后十层!

  同一时间。苏文浑身上下都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但他却全然不觉,只是紧握的双手悄悄松开了一些,因为他知道,快要结束了。

  可惜场中的人并不知道苏文在做什么,更不知道他竟然在这短短的一炷香之内,已经默诵了整整九十首诗文!

  若是苏文真的将这九十首诗文口述而出的话。恐怕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