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巴达维亚大盗_铁幕19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趁着还没离开广州,吴安平想撒下大网看能不能捞到几个军工专才和军事人才,为此在李章的建议下,他找了许多各街有名的青皮,许以重利,提出了协助的要求。当然,为了能够顺利招揽,他针对的都是有志难伸的人,如果对方事业有成或春风得意,凭他是不可能将之说服的,即便真能如愿挖走这样的人,也会是一场轩然大波,他目前的低调就很难再保持下去。

  在足够大洋的鞭策下,这些青皮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很快就把许多资料汇总了过来。

  这些资料涉及的军工方面的人有数百位,但刨除目前过得还不错和前清时期接触过现在已老掉牙的人,真正有把握说服又合乎条件的差不多也就百十来人,而这百十来人中其实绝大多数没什么价值,只不过作为工人参与过生产,西峰镇现在可以轻易培训出大批这样的人,剩下的十多位才是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设计能力的专才。

  这已经超出了吴安平的想象,要知道目前在军工这块,虽然凭借现成的设备、技术资料和操作规范,他已经可以将领先时代少许的一些武器制造出来,但像这样的专才他手头一个都没有。想想徐复郭造就的奇迹,他感觉自己的心激动到就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这十几个人来历各有不同,多数在军工厂干过,或因为时局或因为生计,不得不离开军工行业,操持起小商小贩或机械修理类的活计。吴安平让李章和安炳朝分别出动,亲自上门去说服这些人,一靠高薪二许诺给与足够权力,很快其中八位便决定投奔。

  八个人中枪械专家有三个,火药及弹药专家有两个,还有两个是火炮专家。当然,这些所谓的专家其实技术能力在当前的民国还算不上顶尖,但凭他们的底子和素质,却足以领会吴安平从后世带回的那些资料,并有能力将之改进提高。

  军工专家中有两人吴安平非常重视,决定亲自上门延请。

  这两人从事过飞机制造方面的研究,一位叫赵礼华,一位叫谭根。

  赵礼华精通机械学,在冯如1909年回国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决定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时,他加入冯如的团队,并直接参与了飞机的研发。虽然在冯如的团队中,他算不上多出色,但靠着勤奋钻研,同样水准极高。可惜的是,当冯如因飞机失事离世后,他创办的飞行器公司也随之星散,赵礼华不得不借助维修机器来维持生计。

  谭根这个人更了不起。他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因家境贫苦曾在机器厂当学徒,后来得到亲友资助,进入希敦飞机实践学校学习,在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制造技术上,收获颇丰。在华侨资助下,他成功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结构的水上飞机,并因此获得了万国飞机制造大会的冠军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