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二章 企业是有属性的_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企业总年产值可能突破四十亿的产业链群,都不能叫你满足啊?”宋鸿军撇撇嘴,一副很难跟沈淮沟通的费解语气,说道,“你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富士制铁想通过日本国内的产业整合,加速其海外产业布局,五年内达到年产能两千万吨的目标,”沈淮笑道,“要是说三五年内就要发展到这个程度,那是吹牛;要是我们二十年发展计划都不敢以超越富士制铁为目标,那真算不上有什么雄心大志。”

  宋鸿军咂咂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沈淮的“雄心大志”:

  燕京钢铁年产六百万吨钢,已经是副部级国企;燕钢集团的董事长,政治地位甚至比普通的副省部级官员都要高,是zhongyāng候补委员。

  只要沈淮保持梅钢公有股权占主体的性质不变,只要沈淮不放弃党内身份,只要梅钢的产能、产值、利润规模能不断往上突破,梅钢也是可以升级的。

  沈淮见宋鸿军咂嘴,笑道:“怎么,不敢有这样的野心?”

  “你对国内钢铁产业的发展前景这么乐观,有什么依据没有呢?”宋鸿军问道。

  “欧美日韩等国,都差不多已经完成工业化,所以国家在工业化过程当中,对钢铁需求总量都是可以估算的,”沈淮说道,“只要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给打断,到工业化完成之际,总计需要消耗掉两百亿吨钢铁。如果说我们想在未来五十年内完成工业化进程,那到国内工业化发展的顶峰时期,国内钢铁产业的产能至少要达到四亿吨才够,你说国内当前的钢铁产业跟这个目标相比,还差多少?”

  “这专业的跟咱们不专业的,看问题的深度就是不一样啊……”宋鸿军转回头,跟孙亚琳悻悻的说道。

  当年国内钢铁产业总的目标只是牟求突破一亿吨年产量,很少有人说直接将目标放在四亿吨年产量上。

  “不专业的那是你,”孙亚琳不屑的说道,“你那点小心思,还能瞒得过别人,说到底,不就对中国崛起没信心吗?”

  宋鸿军叫孙亚琳戳中要害,嘿然而笑。

  其实国内整个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并不难确定,国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从最高层面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变的方针。这个就是从完成工业现代化这个主要目标进行估算的,并非zhongyāng领导人摸头拍脑瞎蹦出来的一个数据。

  当下的分歧,一个是有人对实现这个目标有信心,有人没有信心。再一个对实现这个目标的路线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要搞休克疗法,有人则坚持渐进式改革。

  沈淮先跟宋鸿军、孙亚琳沟通好,晚上再约了周知白、杨海鹏、朱立、褚宜良等人到梅钢,向他们以及向梅钢其他在家的高层、梅溪镇核心干部通报此事。

  ******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