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三章 朋党已成(上)_奸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八十三章朋党已成(上)

  七子名声虽大,但那是名,不是才干,徐勋看他们,主要冲着他们京城士林之的名声。所以,他只通过林瀚给王思和王廷相两个人挪动了一下位置,一来两人才干算是七人当出众的,而来也算给林瀚和张敷华找了个帮手,然后就把本是翰林院修撰的康海调去修国史。至于生性懒散的边贡,担任内阁书的何景明,他并没有轻易去动。

  而他对于李梦阳这样心气太高看不上别人的愤青兴趣不大,反而何景明虽也有些愤世嫉俗,但徐祯卿拿了不少七子的旧日章和结集出的书给他看过之后,他倒是对其颇为赞赏,听徐祯卿说其仍有辞官之意,李梦阳黯然离京前往山西的这天晚上,他便让其去请来了何景明。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话固然不错,但就如你你那些章字里行间说的,大势不可抗,顺势而动是比逆势而为为上。林尚书张都宪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冒着毁名的风险到京城掌管吏部和都察院喉舌,较之愤而辞官的那些人,何尝不是另一种顺势?此番内阁辅李大人岿然不动,你们觉得是他恋栈权位,只图自保,但他有他的立场,他若是走了,这内阁辅谁来当,难道让给焦芳?就好比你们倘若现就想让我和刘公公正面打擂台,我也是不会做的,这就是我的立场。我言于此,如今只想问一句话,仲墨是真的不想呆内阁?”

  李东阳执坛牛耳,李梦阳等人不是门生便是晚辈,却一直外组诗社会,刊印诗词章传世,虽及不上李东阳一诗出,坊间群起仿效的势头,可这七个人京城士林之的名声却颇为瞩目,不少年轻一辈标立异的官员都视他们为风向标。

  不服权威,敢作敢当,这便是李梦阳的人生宗旨。相比之下,何景明便要庸得多,道不同不相为谋,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也是他此次辞官大的原因。一想到刘健谢迁走了,李东阳前次韩黯然致仕时不片言,此次又是袖手旁观,他便再不想留渊阁那个地方。

  “平北伯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内阁如今已经成了勾心斗角之地,我一个微不足道的七品书舍人,就是留下也没什么意思。”何景明长身一揖,见徐勋并未露出愠怒之色,他沉吟片刻就诚恳地开口说道,“对山如今修国史,若是平北伯真的有意,我想请调国子监或翰林院,扎扎实实读几年书,却比和人勾心斗角的强。”

  人各有志,虽说很想内阁留一个人权当内应,有什么事容易通风报信,但何景明既是心意已定,徐勋自然不会强求,沉吟片刻就开口说道:“既如此,我去和林大人谢大人提一提,以你的名,又有内阁书舍人的经历,做一个翰林院检讨应该还是轻轻巧巧的。”

  管徐勋不曾宣扬,但何景明等人频频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