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章 攻取石城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时,除非形势紧急,一般只需要一千人上城,按时轮换。石城的防御方向指向长平,身后并无特别防御措施。

  新从邯郸来的援兵五万人是扩大营地的主因。但他们到达后,迅速被调往其他各处承担任务,这些营地也就大体上属于战后余生的赵军。不同区域的赵军被调到南面,苦战经日,如果表现良好,就会被安排在山丘的营地郑这里可以就是长平的大后方了,安全感和繁荣感满满的。这些赵军的中高级军官通常不在营中,而是宿于女闾或坊肆。

  两万秦军运动在山外的动向,完全没有被注意到!而赵括全部心思都在突破口谷口秦军壁垒上。为此他调集了三个军,他们的防区要从这里调军去填补,腾出来的营地将在今夜交给今作战的赵军。所以早餐后,各军都在拔营,列队,准备穿过密集的营地,开往指定区域。昨的战斗时间很长,持续到黄昏,参战部队都十分疲惫,才休息一,就又要赶往新的营地,大家心中怨气很大;那些中高级官员还有些依依不舍。

  中午,各军按指定路线穿过友军的防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行军的赵军身上,只有少数发现,后面的山脊上出现了无数整齐列队的秦军!惊恐的赵军逐级上报,等到赵军擂响示警鼓声时,秦军已经下了山,直接进入了山谷。

  山谷中军营根本没有时间列阵,营栅就被挑翻,营兵一哄而逃,秦军如入无人之境,在他们的前面是四散奔逃的赵军。坊肆和女闾都闭紧门户,不敢出头;那些跑到坊肆和女闾的赵军有些也就躲在里面。

  赵军体会到了什么叫兵败如山倒!虽然秦军人数远少于赵军,但赵军无法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在这股有组织的力量面前,毫无抵抗力。纵然有个别人奋起反抗,也不过是多躺下几具尸体而已于大局无补。

  四散奔逃的赵军,首选的逃亡方向自然就是山上的石城。石城上的守军是早餐后上山的值日军,主要观察山下的形势,山后发生的一切历历在目。本来他们还打算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防御一会儿。但见赵军兵败如山倒,而且大批败兵全都涌上山来,也吓得手足无措。至于刚刚下山的赵军,自然是在已经放下武器,放松心情的关口,遭遇秦军的突然打击,被赵军败兵冲得立不住阵势,也随之崩溃。军官们在声嘶力竭地吼叫了几声,发现完全不起作用后,也就跟着向后退去。

  秦军像赶鸭子一样,把山下的所有赵军都往山上轰。赵军的器械、衣甲弃得满山遍野,也没有人去捡拾,只坚定地跟在赵军后面,往山上前进。从对面山脊到石城大约二十里六千步,秦军在运动过程中除了短暂的接战,阵势稍有混乱后,始终保持着严整的阵型,如同一座移动的大山,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